-
各處鄉村各處例,香港聯招入大學放榜,三種結果,有人快樂有人怨,也有人愁。能考獲符合中英數及通識「3322」級別貫穿的基準綫,再加一科最好兩科選修的好成績,愈高分的,入讀由政府大力資助的大學機會就愈高。超高成績,科科五星上將,俗稱學霸者,就入讀喜愛的院校、鍾情的學系,但大潮滔滔,喜愛與鍾情是與世俗眼光、父母之言乃至老師的進諫,難以斷捨離,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與同進士的,大多都選醫律金融精算之謂也。考生最終能入「神科」方圓幾里,大家歡喜。
政府做金主的大學學位比率,只有百分之十八,數學易算,不入前百分之十八,雖然努力,中英數通亦連綫過關,但連選修科在內,成績只屬「魚生粥」的低空掠過,要讀大學,就要自籌經費,入讀顧名思義的自資大學學位,設備較差、學費較貴,入讀後,怕的是風不調雨不順。那一刻,既怪自己未夠努力、試運不佳,也怨恨派位制度,為何如此矜貴不饒人,能考獲入大學資格,符合文憑試的通才資格,卻沒有大學可唸。
最後一批是未夠四平八穩的考生,俗稱跛腳鴨成績,中英數通只要其中一科不能過基準一關,儘管其餘各科成績出眾,但設定的遊戲規則,這些考生是命中注定,不能獲取本地大學錄取,在今天,大學學位已成最低的學歷要求,年輕人無法進入大學之門,家裏又無經濟能力,容許前往英美澳?它a再續書緣的,百般滋味,愁上心頭。
三種結果,三種感受,要幫助年輕人,政府是否再無計可施,只能讓看不見的考試之手,自由自在年年自行運作,一句考試最公平,船到橋頭就自然直?抑或是,將文憑試及聯招制度調校,如核心必修必考的科目減少?以各科總積分計算入大學?政府資助的大學學額或向私立大學購買的學額,能夠全面翻一翻,不是説,政府的盈餘很多、不要走隋朝老路嗎?
每年大學聯招放榜,當是檢閲應屆考生的情緒智商及逆境智商,家家有求,對政府而言,也實在有責任,考慮要從中減省甚或剔走哪些短期或長期困擾未來考生的舉措。
作者為風采中學校長,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兩大課題。
何漢權 教育現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