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討高中文憑試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香港主流中學,官津補私,「新」學制,六年一貫,都得要考高中文憑試(DSE),轉瞬間,快要踏入十周年了,任何制度,不管好壞,定時回顧前瞻,當有必要。近日林鄭特首的《施政報告》,提出要在未來四年,補貼考評局三億六千萬,主要原因是兩方面,一是營運成本上漲,二是近年報考DSE的考生日趨下降。後者是主因。為何報考人數不斷下降?除了大環境的總體人口也下降之外,考評局有無正視下列各項,謀求「落地」政策呢?

               其一,如何想方設法,加大力度宣傳,釋放條條框框,吸引香港以外的考生,特別是大灣區內的澳門及其餘九個城市的學生,前來應考,高鐵開通是便利,香港考評局的出卷、經驗與公信的累積是優勢,請入來重要,走出去也是時候,為何不可以嘗試在找深圳等地方合作,多設香港考評局境外考試中心?

               其二,對本土主流中學考生而言,目前是大戶,如何吸引他們鍾情報考DSE,不要移情別戀,同樣是不能守成,而是開拓,從內容入手,以生為本,衝破一些「科難」,如︰中文科的合格率及摘星率為何長期低迷,是出卷的高深莫測,抑或只歸因考生的不濟;四個核心必修必考的科目、必須要中、英、數、通一條線貫穿,按次序取得「3322」,方可取得大學入學「上車」的可能,有必要這樣嗎?有無統計,多少考生因此離開DSE的考試場地,甚至離開香港嗎?

               其三,體育、視藝等科目,是很多學生的心頭好,但看這些科目的考評,要求理論之高、實踐能力之強,對一位中六考生而言,是不合比例的高。看今天報考這些科目的人數,與香港學生的喜愛,是不合比例的低,牽一科也可動全身,由此而離開DSE主場的,為數也不少。

              在世界性考試競爭激烈的年代,筆者同意政府補助考評局的經費,加糧餉、充力量。但考評局也得設定目標,那就是在未來四年裏,有何方案及方法,使得報考DSE的考生人數不會再下跌,而是上升,能生於憂患,活力才高強。

     

   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校長,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。

    何漢權 教育現場

  • Home
  • >
  • 檢討高中文憑試